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219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青藏高原隆升机制新模式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李德威 《地球科学》2003,28(6):593-600
作为创建大陆动力学理论体系的最佳野外实验室的青藏高原, 涉及当代固体地球科学前沿和热点的许多重大科学问题.迄今为止, 包括板块构造在内的众多模式不能合理地解释青藏高原重要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现象.本文从下地壳与中上地壳、造山带与沉积盆地的耦合作用出发, 对青藏高原及邻区进行分尺度、分层块、分阶段的构造解析, 提出青藏高原隆升的下地壳层流构造模式, 认为青藏高原地壳增厚和构造隆升是晚新生代由于锡瓦利克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下地壳的热软化岩石大量流向青藏高原造成的.   相似文献   
392.
辽南金州隆起区构造变形及流体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详细的野外和室内宏观及微观构造分析和有限应变测量结果表明,自中生代以来,本区至少经历了两期变形,即早期的收缩为及后期的伸展反应,收缩应变主要表现为滑脱--逆冲推覆作用,具有显著的构造层次性,自中、下构造怪次至上支次依次表现为:基底与盖层之间以角闪石及长石碎斑为主的糜棱岩为特征的韧性滑脱剪切罗系之上的逆冲推覆构造;在该构造2剪切主上部盖层中的寒武系,石炭系等逆冲于侏罗系之上的逆冲推覆构造;在该构造变形过程中伴随有强烈的岩浆活动,表明当时的区域热流值较高。伸展应变及同时发生的基底隆升作用,主要表现为基底和盖层中的韧性正剪切带及大量的正断层,基底中大量的NNE向张性白垩纪花岗斑岩脉及区域性的NNE向白垩纪盆地的形成都和本期构造活动相关。辽南地壳基底中大量的沿糜棱面理发育的长英质岩脉表明剪切变形过程中具有局部熔融作用的发生。对长英质岩脉经流体包裹体成分测试表明主要成分为分子水。在野外对长英质脉体的研究表明至少有两期:形成与滑脱作用有关的长英质脉体为含钾长石少、斜长石多、白色;而和伸展应变有关的长英质脉体钾长石含量明显增大,呈红色。两种长英质脉的褶皱变形反映了各自的变形机制。剪切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动态局部熔融作用,具有自反馈的自组织特征,从而使长英质脉体在糜棱岩中呈现出韵律分布特征。辽南地壳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从收缩应变向伸展应变的转化。原因可能为收缩应变导致地壳显著缩短和增厚,并且同期的花岗岩浆的活动表明滑脱作用过程中莫霍面的初始温度较高并且区域热流值亦较高。这种地壳及其热状态的不均衡,导致地壳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基底的隆升及相伴随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393.
In order to use rocking as a seismic response modification strategy along both directions of seismic excitation, a three‐dimensional (3D) rocking model should be developed. Since stepping or rolling rocking structural members out of their initial position is not a desirable performance, a rocking design should not involve these modes of motion. To this end, a model that takes the aforementioned constraint into account needs to be develope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3D motion of a bounded rigid cylinder that is allowed to uplift and sustain rocking and wobbling (unsteady rolling) motion without sliding or rolling out of its initial position (i.e., a 3D inverted pendulum). Thus, the cylinder is constrained to zero residual displacement at the end of its 3D motion. This 3D dynamic model of the rocking rigid cylinder has two DOFs (three when damping is included), making it the simplest 3D extension of Housner's classical two‐dimensional (2D) rocking model. The development of models with and without damping is presented first. They are simple enough to perform extensive parametric analyses. Modes of motion of the cylinder are identified and presented. Then, 3D rocking and wobbling earthquake response spectra are construc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2D rocking earthquake response spectra. The 3D bounded rocking earthquake response spectra for the ground motions considered seem to have a very simple linear form. Finally, it is shown that the use of a 2D rocking model may lead to unacceptably unconservative estimates of the 3D rocking and wobbling seismic response.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94.
395.
林益明  向平  林鹏 《海洋科学》2004,28(2):43-48
对深圳福田红树林区的秋茄 (Kandelia candel)、木榄 (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 (Aegiceras corniculatum)、无瓣海桑 (Sonneratia apetala)、海漆 (Excoecaria agallocha)、银叶树 (Heritiera littoralis)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以及秋茄、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海漆繁殖体的灰分含量和热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的灰分含量变化趋势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6种红树植物中老叶灰分含量均不是最低;植物繁殖体的灰分含量低于成熟叶;( 2)秋茄、无瓣海桑、木榄、桐花树繁殖体的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基本上低于不同发育阶段叶片,而海漆繁殖体的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高于不同发育阶段叶片;( 3) 6种红树植物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的干质量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 P<0.01),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和繁殖体的干质量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显著线性负相关( P<0.05).  相似文献   
396.
基于Oracle的国土资源基础数据组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西地区中生代有2个岩浆活动时期,中侏罗世岩浆活动规模较小,形成铜石杂岩体,锆石SHRIMP U Pb年龄167.9-183Ma,加权平均值为(175.7&#177;3.8)Ma;早白垩世岩浆活动范围较广,生成多种岩石系列,形成济南—埠村—邹平—淄博金岭一带杂岩体和沂南县铜井、莱芜、蒙阴虎头崖、临朐铁寨等杂岩体,锆石SHRIMP和LA ICP MS U Pb测年结果为128-134Ma。  相似文献   
397.
2009年初,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峄城分局把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摆上突出位置来抓,在与检察院联手打造国土廉政文化建设品牌的基础上,建立“蓝、橙、红”三色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职务犯罪隐患,遏制或减少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保障国土资源事业健康发展。建立“蓝色”职责提示。突出履行职责,加强源头预防,确定风险部门和岗位,构筑“蓝色”预警平台,  相似文献   
398.
寨上金矿位于西秦岭大规模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集中地之中,是近二十年来探获的又一超大型金矿。通过对寨上金矿的6件矿石样品中的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Rb、Sr、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Rb-Sr、Re-Os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73±10Ma、273Ma±22Ma。该数据大于前人所获的二期成矿阶段年龄,在西秦岭已探明的金矿床中尚无报道,反映了寨上金矿更早一期的成矿年龄为273Ma,这也为该区域寻找金矿床拓宽了时间轴。Sr、Os、S同位素及稀土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寨上金矿成矿物质为深源与壳源物质的混合。二叠纪时位于岷礼前陆盆地的吴家山隆起经历了强烈的隆升延展作用,岩浆热液沿断裂通道上升到有较高Au背景值盆地中的褶皱带,使地层中的Au活化富集,在构造有利部位卸载成矿,形成早期寨上金矿床,后期钨矿化及金矿化叠加在早期金矿床之上。寨上金矿第一期金成矿的年龄在时空上与阿尼玛卿洋盆闭合、共和坳拉谷俯冲碰撞、江里沟及中川喜马拉雅型岩体的侵入时间基本吻合,符合“地壳加厚有利于形成金矿床及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与金矿关系密切”的结论,对在该区域寻找同时代金矿床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